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6章 喝好酒的大宗师 (第6/11页)
望我儿子在山崖书院没法安静读书。我只不过是看不惯那些家族的行事作风而已,在打过之后,自有那些老的回家教训小的,这就够了。” 大隋皇帝略微松了口气:“李二先生确实明理,早知如此,寡人应早早与你相见。” 李二赶紧摆手道:“我可不是什么先生,茅老才是。书院里传授李槐学问的两个夫子还主动跟我们一家四口聊了大半天,也能算是真正的先生,对谁都客客气气的,那才是读书人。” 茅小冬微笑不语。这个面子给得比天还大喽。 说书先生听到这里,终于开口笑道:“这次算是不打不相识,李槐有你这么个讲道理的爹,以及李槐能够在大隋京城求学,都是我们大隋的幸事、好事啊。” 李二瓮声瓮气道:“客气话我不会说,反正我今儿就在这等着,等到那些家族的人出来打一场。陛下,事先说好,我得早些回书院,让那些人别故意拖着我,到时候就别怪我一家家找上门去了。” 大隋皇帝给茅小冬使了个颜色,然后起身道:“寡人这就去让人传话。” 茅小冬紧随其后离开养心斋,留下李二和说书先生。 大隋皇帝有些愁容,和茅小冬并肩走在廊道上:“茅老何以教我?” 茅小冬笑道:“很简单啊,让那些家族的话事人,不管能打的还是不能打的,全部一股脑进宫,然后站着不动,就那么杵在李二跟前,只低头认错,摆出一副挨打不还手的可怜架势,这事情就算一笔揭过了。陛下放一百个心,李二那么憨厚淳朴的性子,肯定不会出手的。” 大隋皇帝停下脚步,恼羞成怒道:“茅老,你说实话,你是不是就在等着今天看寡人的笑话呢?” 茅小冬大笑着摇头:“实不相瞒,我也不知道李槐有这么个爹,早知如此,我就早些入宫面圣了,哪里会闹出这么大动静。万一陛下将来迁怒于书院,得不偿失啊。” 大隋皇帝气笑道:“迁怒个屁,寡人敢吗?” 茅小冬突然收敛玩笑意味,小声提醒道:“陛下,眼下虽是折损面子的坏事,但是从长远来看,这定然是一桩好事!” 大隋皇帝笑道:“寡人没那么糊涂!” 茅小冬促狭道:“如果陛下真糊涂,我哪里敢带着学生们来到大隋。” 大隋皇帝召来宫中内侍,传话下去后,问道:“这次李二愿意点到即止,是茅老的锦囊妙计和李槐的两位先生功莫大焉。寡人跟茅老你就不客套了,那两位先生,需不需要寡人让礼部嘉勉一番?” 茅小冬神色肃穆,拒绝道:“不用!” 大隋皇帝疑惑道:“为何?” 茅小冬沉声道:“陛下要知道一件事,这就是我山崖书院的真正学问所在,何须大隋刻意嘉奖?以后十年百年,我山崖书院仍是会如此传道授业、教书育人,为大隋培育、呵护真正的读书种子。” 大隋皇帝心头一震,仿佛是第一次认识眼前的高大老人,心头那一点帝王心性的芥蒂终于一扫而空。他后退一步,是今天第二次作揖行礼:“朕为大隋社稷,先行谢过山崖书院!” 茅小冬没有躲避,有着十足的僭越嫌疑,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接受了一位君主的隆重谢礼,肃容道:“茅小冬为山崖书院坦然受之。” 李二离开皇宫的时候,跟茅小冬一起走在那条御用廊墙之中,总觉得自己被身旁老人算计了一把,有些闷闷不乐。 茅小冬笑道:“认错了就行,你还真要打得他们个个躺着离开皇宫啊?以后你儿子是要在京城书院求学很久的,抬头不见低头见,如今让他们自认理亏,加上大隋皇帝都觉得欠了你李二一个天大人情,不挺好?” 李二叹了口气:“总觉得这些人是不长记性的,我又不能留在书院,以后茅老您多照顾李槐他们。” 茅小冬点头道:“应该的。再说了,不是还有那个弋阳郡高氏老祖嘛,对吧?” 说书先生现身于廊墙之内,点头笑道:“对的。李二你这次主动退让,大隋自然就愿意拿出双份的诚意。” 李二点点头:“希望如此吧。” 茅小冬笑问道:“李二,你在骊珠洞天就是九境武夫了,怎么还活得那么窘迫寒酸?如今更跻身十境了,是整个东宝瓶洲的武道前三,而且战力肯定还要在宋长镜前头,就没想着告诉家里人?好歹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嘛。” 李二摇头道:“哦,给我媳妇穿金戴银,让李柳有一大堆胭脂水粉,李槐每天大鱼大肉,就真是对他们好?我觉得不是。” 茅小冬打趣道:“万一他们觉得是呢?” 李二仍是摇头:“有人让我不许那么做,这是一方面;二来,我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。以前在小镇上,就我媳妇她家那些亲戚,知道了我的底细,那还不得坏事做尽?到时候我怎么办?打死他们,跟他们讲道理?人家会听?还不是嘴上一套背地里一套。最后肯定只有我媳妇最伤心,自家和娘家两头难做人。当然了,在骊珠洞天里边,家境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。”李二完全收敛气势之后,那缩头缩脑的模样真是比普通汉子还不如,但是言语之间眉飞色舞,再不像以往在小镇那般臊眉耷眼窝窝囊囊的,“虽然一直待在屁大点地方,可这点道理我还是想得通的。一家人,安安稳稳的,谁都饿不着,儿女、媳妇想吃肉就吃得上肉,我嘴馋了也能喝得上口酒,比啥都强。” 李二望向廊墙外的京城风景,有句话放在心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