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6章 喝好酒的大宗师 (第9/11页)
书风翻动第一页后,随着崔东山极其富有独到韵律的轻声朗诵,言语有如实质的雨滴飘落在那一页书页上,然后在书页之间,出现了一枝荷花,摇曳生姿,灵动异常。 一页页翻过,光阴缓缓流逝。 书页上的字里行间出现了两军对垒的画面,一个个武将士卒远远比米粒还要细微,气势却是金戈铁马,纵横捭阖,书页上空黄雾迷茫,如真正战场上扬起的黄沙万里。 又有不过寸余高的婀娜女子,挎着花篮从书页里姗姗而来。 还有大髯莽汉,袒胸露腹,做击节高歌状。 有老妪捣衣,竖耳聆听,果真能够听到咄咄的玄妙声响。 有稚童两两,骑着竹马追逐嬉戏。 有骷髅仗剑佩刀,行走于坟茔枯冢。 有夫子正襟危坐,沉吟捻须,仿佛正在推敲文字。 门口的少女谢谢,不管她内心深处如何仇恨、畏惧这个大骊国师,也不得不承认,专心致志读书时的白衣少年实在是一身风流,两袖清风。她完全想不明白一件事:为什么明明是这么坏的一个人,读书时却能拥有一番圣人气象? 在谢谢怔怔出神的时候,她没有察觉到今天的崔东山,翻书翻到最后,神色间有些异样,眼神炙热,但是满脸痛苦和挣扎。 原来,他读书读出了一幅景象,三人同时出现在同一页之上,皆看不清面容,但是年龄悬殊。 长衫老人在大河之畔,凝神观水。 附近一个生性枯槁的中年人则望向对岸,满脸沉思。 有一名少年骑着青牛,牛角挂书,少年昏昏欲睡。 最后,崔东山猛然间喷出一口鲜血,书页上的奇异景象随之烟消云散。 谢谢惊惧地望向崔东山,他面无表情地伸手抹去血迹,自言自语道:“没办法啊,差得实在太远了。” 谢谢担忧问道:“公子,没事吧?” 崔东山一手覆住心口,一手紧紧握拳,艰难涩声道:“去把我暂借给你的那幅水图拿来,快。” 谢谢赶忙起身去自己屋子拿来一卷古画,打开后摊放在崔东山身前,这才起身快跑,回到门口。 崔东山喉咙微动,赶紧抬起手臂,用手背抵住嘴巴,良久之后才放下手,深吸一口气。世间水图共计一十二幅,分别描绘有四个天下的十二条大渎。眼前这一幅,正是《天上之水》,取自“一剑破开小洞天,黄河之水天上来”的奇景。 当年还是文圣首徒的崔瀺与白帝城城主在彩云间手谈,崔瀺虽败犹荣,那位大魔头便以这幅珍贵非凡的画卷相赠,崔瀺对他亦是推崇备至。 崔东山屏气凝神看水,心中却想着山。 遥想当年,崔瀺曾经一人独行,芒鞋竹杖,走过天底下最崎岖的山路。 崔东山一想到此,情不自禁地伸手拍打膝盖,高声道:“噫吁嚱,危乎高哉!” 突然他愣了愣。只见水图之上凭空出现了一座小石崖,不甚起眼,可是石崖之上有一个熟悉的瘦削少年临水而立,双手掐诀,眺望远方。 谢谢看到这一幕后震惊不已。陈平安怎么带着一方石崖偷偷跑到这幅图上了? 崔东山早已恢复平稳气机,此时双手合十,嬉皮笑脸道:“先生在上,受学生一拜。” 然后崔东山向后倒去,再横着打了个几个滚,嘴里念叨着:“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;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。多烦忧呀多烦忧,烦忧个大爷的烦忧哟……” 谢谢坐在门口,忍不住抬头看了眼天色,不像是要打雷的样子,有点可惜。 第二天,李槐偷偷给他爹买了一壶好酒,拉着他爹在湖边,蹲在一旁看着他爹喝酒,小声叮嘱道:“这壶贵,爹您先喝着,那壶便宜的放屋里头了,回头饭桌上再喝,娘亲就不会说您了。” 李二笑着点头,使劲喝酒,觉得这比什么跻身十境让人高兴多了。 他憨憨问道:“老贵了吧?” 李槐双手托着腮帮看着自己爹,笑容灿烂,答非所问道:“爹,您放心,我在书院过得挺好,真的。你们还能来看我一趟,我可高兴了。” 李二点点头,只敢低头喝酒,差点喝出泪花来。 他这才想起,昨天回来得比较急,好像忘了还有个蔡京神没见着。 等喝过了酒,他跟李槐说要逛逛书院,让李槐先回去。 李二走出东华山,找到了附近一栋闹中取静的宅子,开始敲门。可并无反应。 这栋院子早已租借出去,平时老人深居简出,几乎从不露面,但是那天晚上一场跌宕起伏的神仙打架,让有心人意识到此地有蛟龙盘踞。 虽说那场交手是白衣少年更胜一筹,一整宿的法宝乱轰堪称绚烂,但蔡京神的种种应对亦是不俗,哪怕是境界足够高的行家里手,自认若是站在他的位置上,亲身对阵那个乱丢法宝好似丢烂白菜的白衣少年,绝对支撑不到天亮。 李二一脚踹开大门,大踏步走进去,看到一个脸色阴沉的魁梧老人,正是十境练气士蔡京神。他站在院子里,桌上有一壶酒,其上有许多精致的下酒菜。对于他这种在凡夫俗子眼中的陆地仙人而言,这点聊胜于无的享受,实在微不足道。 蔡京神是昨天皇宫大战的旁观者之一,此时看到李二自然没有半点底气。可是没有底气不代表就要低头哈腰,他神色不卑不亢地问道:“我与你无冤无仇,你破门而入,有何贵干?” 李二见着了蔡京神,一个字不说就是迅猛一拳,打得措手不及的老人撞入内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