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者时刻_第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5节 (第3/3页)

现场顿时笑声一片,周进也是食指连连指着苏格,一副没办法的无奈模样。
  “好了下面就是我们简单的问答环节,哪位有问题请举一下手,我们请周进或是游亚中来自己选人回答。”苏格说道。
  人群中顿时举手无数。像周进这样的明星选手,平时出席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发布会或是宣传。眼下这样都没有什么舞台布置的简陋见面会可说绝无仅有。机会确实极为难得。
  周进这时却客气上了,看向游亚中道:“我都说了那么多了,就让亚中来选人回答吧?”
  他都这样说了,苏格自然是将话筒递向了游亚中。游亚中接过话筒,模样有些拘谨,也没在人群中寻觅,很快指了一个就在眼前的男生道:“就这位同学吧。”
  “两位大神好!”被点到的男生十分激动,先向两位职业选手问了声好,就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自己的问题:“我是天泽战队好多年的粉丝了,去年秋季赛夺冠真的特别激动。周进大神刚刚说到亚中大神为天择带来的改变,我想知道这个改变具体指得是什么呢?”
  “这个……”游亚中拿着话筒,有些踌躇地看向周进。
  “你先说说,完了我再补充。”周进笑着对他道。
  游亚中点了点头,看向提问的男生道:“在我去年成为天择的主力选手之前,就已经是天择战队的一员。天择战队的战术打法其实一直以来都是稳定成熟的,我成为主力也没有带来什么实质上的改变,一定要说有,那大概就是我和之前打野选手的风格不同吧!”
  第九章 少数服从多数
  和之前打野选手的不同风格?
  何遇虽是挤在人群中,但是游亚中的话却是一字不漏的听在耳中。天择战队之前的打野不就是他的哥哥何良。游亚中说天择的战术没有改变,所不同的只是打野选手的风格,这言外之意岂不是说天择之前一直不能夺冠,都是打野选手何良的问题?
  何遇无法想象哥哥听到这话会是什么心情,他想要挤开人群上前理论,但是哥哥的手却在这时搭在了他的肩头,何遇扭过头去,看到何良朝他摇了摇头。
  游亚中的回答还在继续:“何良选手是我的前辈,也是我十分尊重的一位选手,在天择替补的那几个赛季,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。大概就是因为这样从旁学习,在我成为天择场上的五人之一,成为天择的打野后,我避免了很多问题。从这一点上,我要感谢何良前辈,我能为队伍做出这些贡献,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站到了他的肩膀上。”
  掌声一片,游亚中的回答听起来谦逊而又得体,粉丝们非常满意。可是何遇却有些愤怒了,游亚中口中所谓的向何良学习,最终却是“避免了很多问题”,仿佛是他克服了何良无法解决的缺陷和不足,最终“站到了他的肩膀”。
  可问题,何良一直试图解决的那些“缺陷和不足”到底是什么,天择自己心里难道没数吗?
  那些根本就是何良天赋和才华最优秀的体现!
  五年职业生涯,何良都是在天择战队度过的。何遇没有错过这五年十个赛季任何一场天择战队的比赛,甚至还有很多他们的训练赛、表演赛。
  没有人可以在比赛中将所有细节做到十全十美,何良也会有瑕疵,这些何遇都看在眼里。可是那些总被各种报道、评论抓住不放的所谓脱节,被各路人士大肆批评的所谓失误,在游亚中口中说成是“问题”的东西,何遇从不认为是何良的问题。
  那些所谓脱节和失误的分明是天择的其他人没有跟上正确的节奏。可在少数服从多数的习惯下,节奏正确的何良却被说成太激进、太冒险,与队伍脱节。
  所以他就该拉低自己的水准,去适应自己那些慢半拍的队友?
  大家所希望的配合,难道就是这样牺牲优秀才能的迎合?
  职业选手难道不都应该追求更强的境界?所以不应该是其他四位队友努力向何良看齐,努力跟上何良的节奏吗?
  他们没有。
  五年时间,何遇看到的只有哥哥在不间断的努力,不断地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调整自己,一次又一次地感叹“我还不够好”,而他的队友似乎一直都在等待。
  他们等到何良退役,等到游亚中成为主力,然后他们拿到了冠军。
  所以,他们是正确的,所有人,包括他们自己,大概都在这么认为。
  何遇不。
  他一点都不认同。
  即使天择因此拿到了总冠军,他也不认为这种方式就是正确,不认为天择可以将何良的天赋和才华当成是“问题”,并藉此嘴上说着尊敬,实则却流露着对何良的否定。
  真正的问题,明明是你们不够水准,现在却指鹿为马,将别人的优势说成是问题所在,简直无耻又可笑。
  然而现场气氛却是其乐融融。游亚中在答完后看向周进,见到周进伸手就将话筒递给了他,所有人顿时一脸期待地看向周进,准备听听他要说点什么。
  “亚中说得很谦虚哈。其实作为职业选手,我们在场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落在别人眼中的,没有什么是大家发现不到、注意不了的。何良和我是五年队友,他的才华和天赋不可否认,早年秀翻天的李白可是把这英雄在游戏中的使用率生生拉高了7%。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,李白的使用率在当时升高7%的同时,胜率却下降了足足19%,在所有英雄中徘徊于后五,常用打野英雄中倒数第一。”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