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60节 (第2/3页)
支了,而最后却都没留下,这让人觉得非常费解。 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,叶信芳相信只要是个华夏人,都会竭尽全力避免这场灾难,那为何这些武器不曾传承下来?甚至连图纸都没有留下来?火器不经过传承改良,如何在数百年后抵御外族入侵? 叶信芳不认为东朝太祖,这个四百年前的穿越者老乡,会是如此鼠目寸光之人。 “天子重英豪,文章教尔曹;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。”叶信芳忽然听到有人高声背诗。 紧接着,传来军士们的走动之声,似乎有低声的呵斥声传来。 “少小须勤学,文章可立身;满朝朱紫贵,尽是读书人。”那有些苍老的声音却没有停下来,语气中满是怅惘与不甘。 军士又呵斥了几句,那人此时已经是高声嘶吼了,“学问勤中得,萤窗万卷书;三冬今足用,谁笑腹空虚。” “谁笑腹空虚!谁笑腹空虚!吾不甘,吾不……” 像是没有说完,就被堵住了嘴。 叶信芳心中一时惴惴,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,但是整个人的思绪终于从东朝太祖的瞎想中清醒过来。 叶信芳很想满篇都夸奖李元齐这个穿越者,但是策论能这么写吗?当然不行,他先是概述了三朝兵力,再分别阐述优缺点,写到本朝时,当然只用花式夸赞,这样写,他觉得就算出题人被举报了,他的答卷也没有问题。 第三场考试除了第一天晚上下了点雨,后面两天全都放晴了,也算是一件幸事,叶信芳走出考场之时,正巧遇到两个军士拖着一个头发散开,神情呆滞面容苍老的老人出贡院。 那老人家的仆人见到此情景之后,整个人都吓住了,“老爷,您这是怎么了?” 那小仆满脸都是焦急,老举人看见他,却咧开嘴笑了笑,开口道:“皓首穷经,一无所得……” 不等小仆开口,就见那老举人又高声喊道:“一无所得!吾不甘!吾不甘!” 喊完就哈哈大笑,神情癫狂。 “又疯了一个。”叶信芳身旁的书生摇了摇头,叹息道。 第83章 思故高塔 叶信芳考完试,在家中足足睡了一天,会试实在是太折腾人了,叶信芳真的有点害怕经历第二次。 此次会试考生多,录取少,考试结果如何,叶信芳心中也没底,总归是已经竭尽全力,其他一切全赖天意。 第三日清晨,叶信芳方才有了闲情逸致,约上好友诸人,在这京师之地逛上一逛。 说来京师重地,在诸多景点之中,最有名的却是那座名为思故的高塔,这座高塔从建立之初,就历经争议,此后风风雨雨数百年,最终成为大东皇朝上下的信仰所在,这笼罩着神秘色彩的高塔,哪怕是本朝开国的先帝爷,在率军队打进皇城时也不敢妄动。 当日东朝覆灭,末帝自尽于思故塔,未曾成功逃离的李氏宗亲纷纷涌入思故塔中寻求庇佑。 先帝爷不敢入思故塔开杀戒,最后派兵围塔数日,恩威并施,这才将那帮软骨头的宗亲逼出来,先帝爷对于逃亡在外的李氏宗亲下了诛杀令,对这些人却采取了怀柔策略。 思故高塔就建在东城区,占地面积极广,是那位穿越者皇帝的手笔,据说当日建塔要拆迁东城区的一些房屋,遭到了居住在此的臣属们的一致反对,哪怕如太祖李元齐,也是拿出不少好处,才换得了这块地皮。 叶信芳所读的史书记载,东太祖皇帝登基之后,先是定年号为启元,五年后又莫名其妙的改为思故,大臣本来极力反对这个年号,奈何这位昭朝太祖一意孤行,不止如此,他还从自己的私库中出钱,建造了这座思故高塔。这思故之意,也是众说纷纭,有说李元齐的父母亲族大多在战乱中过世,这是思念故亲之意,又有人说李元齐一生风流不羁,这是思念故人之意,且这故人一定是位风华绝代的佳人。 叶信芳却猜测,这思故,也许就是单纯的思念故乡。男人都是非常健忘的生物,白月光或许的确存在,但对于李元齐这样的种马来说,白月光会有一些分量,却不会有这么重的分量。 这座塔高八十九米,一共有二十层,高塔基座为方形,四周有石栏,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,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,上书“永镇山河”四个大字,颇有气魄,据说是李元齐亲笔。塔内没有供奉佛道神像,而是存放了不少李元齐的雕像、人物画像,另外存放了许多他的遗物,这些遗物本应该陪葬皇陵的,但继位者太宗皇帝遵循李元齐的旧旨,将这些东西全都封存于此,在大昭皇朝建国之后,出于对东朝太祖这位千古一帝的尊敬,没有对塔中情形做出改动。 叶信芳心中腹诽,李元齐这个人真的很自恋,专门造了一座塔来放自己的雕像和旧物。 高塔在前朝时归李家宗室管理,待到今朝,由礼部派遣专人来维护此塔。 现代人也许会觉得旅游景点坑爹,因为收取老贵的门票,但叶信芳穿越之后才发现,古代景点也没有多朴实。 据说收费模式